产教融合育英才 精准施策促发展——电子通信教研室深化产教协同 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升级
作者:    审核:智能工程学院    点击数:10


 5-6月期间,为精准对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电子通信教研室立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三大专业特色,联合重庆艾申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瑜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弘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调研,并通过线上问卷广泛征集企业、兄弟院校及毕业生对专业建设的建议,全面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调研期间,教研室教师团队先后实地走访了多家合作企业,重点考察了企业生产流程、技术革新方向及人才能力要求。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企业深入SMT贴片车间与智能检测实验室,了解电子信息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路技术需求;针对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在企业主要聚焦5G通信基站建设与运维,探讨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人才适配问题;针对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在企业工程师围绕“数字孪生+智能制造”展开深度对话,明确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标准。



企业负责人普遍表示,当前行业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跨领域协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企业提出“需加强PCB设计实战课程与行业认证对接”,建议“增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模块”,强调“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应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等方面。

为全面了解各方需求,教研室同步开展线上问卷调研,广泛收集企业、兄弟院校及毕业生的意见。调研结果显示: 企业普遍反映,当前人才培养中“课程实训与企业实际项目衔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企业建议加强“新技术快速应用能力”的专项培训;部分职业院校提出,应深化“技能证书制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升证书的含金量与行业认可度;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对其顺利适应职场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强化实习阶段的导师配备等。

基于调研成果,教研室将从四大维度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升级:一是动态优化课程体系,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增设新兴领域课程模块,同步淘汰滞后内容,确保教学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施双导师联合指导,使学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三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体系,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推行企业命题、师生攻关、成果转化的课题制教学模式;四是构建全周期质量保障闭环,通过入学职业测评、成长档案记录、毕业跟踪反馈等环节形成需求调研-方案优化-效果评估的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迭代升级。

此次调研活动标志着学校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方面迈出关键步伐。未来,电子通信教研室将持续完善“需求调研-方案修订-教学实施-效果评估”闭环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协同育人新范式。

撰稿:周洋


版权所有©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