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康养学院开展“青春筑影·城管有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智慧康养学院审核发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发布者: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2025-07-03浏览次数: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精神,切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服务社会功能,7月1日,智慧康养学院“青春筑影·城管有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璧山区八塘镇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健康讲堂进乡村:从“听不懂”到“抢着问”

“阿姨,您知道每天吃多少盐最健康吗?”在凉水村的健康知识讲座上,智慧康养学院的学生们用当地方言和生动案例,将专业的健康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起初,村民们还有些拘谨,但随着互动问答的展开,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原来少吃咸菜能防高血压,勒哈儿回去我就不敢再多吃咯!”一位大妈笑着感慨道。讲座结束后,村民们围着主讲学生追问健康问题,久久不愿散去。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八旬老人的“第一张全家福”

在入户摄影活动中,实践团遇到了独居的张奶奶。年过八旬的她,家里竟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实践团成员为她精心梳妆,换上整洁的衣服,在院子里拍下了一张肖像照。当把裱装好的照片赠予张奶奶递到她手中时,她激动地颤抖着双手,眼里泛着泪光:“这辈子我还没拍过这么好看的照片哩!”随后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张奶奶儿女们都在外地,为缓解张奶奶的思念之情,成员们将她和儿女们的照片通过专业技术软件拼合了一张“全家福”,张奶奶甭提有多高兴了,捧着照片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他们都说我二闺女眼睛像我,你们看是不是?”一边说张奶奶一边不好意思地捂着嘴笑起来。

防溺水课堂:孩子们学会了“生命的必修课”

“如果小伙伴落水了,你们该怎么办?”在智灯村的防溺水课堂上,实践团成员甘红霞用模拟情景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解,如果不慎落水,要如何正确呼救和施救。轻松有趣的互动让孩子们笑声不断,严肃的案例又让他们瞬间安静下来。“姐姐,我记住了,我们小朋友不能一个人去河边玩!”一个小男孩举起手大声说道。这堂“生命的必修课”,为乡村孩子暑假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农家书法屋与老兵故事: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来到敢英村杨家发老先生的农家书法屋,只见满屋的书法作品,每一幅都透露着杨老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杨老拄着拐杖,激动地握紧带队老师的双手,说自从村干部前几天告诉他,有大学老师和学生要来拜访他,他就开心得不得了,并提前两天着手准备了“录取”和“尊师重教”两幅书法作品。一边说,杨老一边拉着老师,带领着实践团的同学们颤颤巍巍地走向他的工作室,从书桌上小心翼翼地把两幅写好的作品亲手交到了同学们手里,“孩子们啊,你们可得好生读书,只有学好了本事才有出路啊!”,杨老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

 退伍老兵甘俊文的故事更是让队员们红了眼眶。他拿出泛黄的军功章,讲述着战场上的生死瞬间。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友,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触动。甘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实践团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他们深刻理解了责任、担当与奉献的真正含义。“你们都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可得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啊!”离开时,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嘱托带到以后得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院坝会上的养生操:健康“舞动”乡村

在前进村的院坝上,实践团成员们带领村里老人做起了“拍八虚养生操”。起初,老人们有些害羞,但在年轻人的鼓励下,渐渐放开手脚。欢声笑语中,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服务也同步展开。村民王大爷笑着说:“这些娃娃们教的动作简单又管用,我以后天天练!”

 用青春点亮乡村,用行动践行担当

 四天的实践活动,成员们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热忱,为乡村居民带去了欢笑和健康,累计为近200余名老人开展健康讲座,100余名儿童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拍摄照片超1500张,陪同村书记和村干部走访入户近60户,为100余位老人送去关怀和慰问。一张张照片定格了幸福瞬间,一场场宣讲播下了健康的种子,一次次探访传递了温暖与敬意。智慧康养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为城市培养人才,为民生增强能力”的宗旨,构建城乡沟通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撰稿:周军 曾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