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11月14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邓明国,党委委员、副校长彭勇率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吕坤颐及专业骨干教师团队赴赛力斯动力开展专题调研与合作洽谈,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工程师培育项目的合作模式、实施路径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交流,聚力打造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生态。赛力斯动力总裁凌青海、动力BU负责人李杰等企业领导热情接待并全程参与座谈交流。
在赛力斯动力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邓明国一行先后参观了企业展厅、核心研发中心及全流程智能制造生产线,沉浸式感受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活力。展厅内,邓明国一行针对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电控核心部件等关键展区,详细询问技术研发突破点与产业应用前景,并对赛力斯动力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沉淀、前瞻布局及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赞誉。
深入生产一线后,邓明国一行重点考察了零部件精密加工、自动化装配、智能检测等核心环节,与企业技术骨干实时交流,深入了解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体系、质量管控标准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他强调,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紧扣产业脉搏,唯有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锚定岗位能力标准,才能培育出适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智能制造工程师,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调研过程中,彭勇聚焦生产设备的技术参数、实训场景的转化可行性等,细致了解企业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需求,为后续合作方案的精细化打磨积累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座谈会上,凌青海对邓明国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优势及人才缺口情况。他表示,随着企业智能化升级加速,对既通晓理论知识又精通实操技能的高素质工程师需求日益迫切,期待与我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携手破解产业人才培育难题。
邓明国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分享了学校在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他指出,学校坚持“立足重庆、服务产业”,智能制造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集群方向,赛力斯动力作为行业标杆企业,是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理想合作伙伴。
围绕合作核心,邓明国提出“三维联动”的合作框架:一是课程体系联动,将企业先进技术标准、真实生产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产业实践无缝衔接;二是实训资源联动,共建共享高标准智能化实训基地,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企业生产场景,锤炼实操硬本领;三是人才输送联动,通过订单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等模式,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这一思路精准契合企业需求,得到凌青海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响应。
彭勇在交流中补充道,学校将全力做好合作落地的保障工作,从教学安排、师资调配等方面为项目推进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合作落地落实。

此次调研洽谈高效务实,双方在合作模式、实施步骤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并初步确定了后续工作推进时间表。邓明国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重要契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此次校企互动,不仅彰显了我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更通过校领导的战略引领与团队的务实推进,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未来,双方将以“智能制造工程师培育项目”为重要纽带,持续深化合作维度、拓展合作领域,共同为重庆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共同描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崭新蓝图。
(撰稿:王黎)

